題:
俾斯麥的問題(20點)
2004-12-26 18:42:37 UTC
俾斯麥是誰??
他做了什麼事情??
詳細回答 謝謝
四 答案:
kara
2004-12-26 18:47:39 UTC
德國的鐵血宰相,把德國統一及變成軍事強國



德國在歷史上曾是一個長期分裂的國家,境內諸侯林立。19世紀50—60年代,德意志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工業總產值超過法國,居世界第三位。當時分 裂的諸邦中,奧地利和普魯士是最強大的兩個君主國。奧地利國勢日衰,缺乏振興國家的措施,而普魯士統治者為排除奧地利的勢力,大力發展農業,實力不斷增 強。1849年和1859年,普魯士兩次企圖在自己領導下實現德國的統一,但都因奧地利的阻撓而失敗。



  1861年,普魯士的威廉一世 繼承王位後,任命奧托·馮·俾斯麥(1815—1898)為內閣首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麥對於普魯士有能力統一德意志深信不疑。1832年讀大學時,在當年 美國獨立戰爭紀念日那天,他同一位美國朋友莫特利用25瓶香檳酒打賭:25年內德意志必然統一。雖然德意志統一比他的賭注晚了10年,但畢竟在他的手中實 現了。



  俾斯麥的哲學是:“強權勝於真理”。他認定,武力是取得政治和外交成就的基石。他曾反復對普魯士人說:“當代的重大問題要得到解決,不能憑演說和議會的決議……要憑鐵和血。”



  俾斯麥認為:“對於一個外交家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抱有幻想。”他多次闡發自己的外交觀點,認為普魯士的外交政策不能死守正統。



  俾斯麥有著與眾不同的外交風格和個性:他善於隱藏自己的意圖,善於利用敵人營壘中的矛盾,善於玩弄外交手腕。



  此時,正值德意志與丹麥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發生領土糾紛,俾斯麥決定借機先打丹麥,然後再收拾奧地利。



  聯合奧地利打敗丹麥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公國,地處波羅的海和北海之間的日德蘭半島的南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根據1852年5月8日締結的《倫敦議定書》,兩公國不 隸屬於丹麥,但擁戴丹麥國王作為大公。1863年3月30日,丹麥國王否定議定書內容,提出對荷爾斯泰因享有特權;11月13日丹麥通過新憲法,準備吞併 石勒蘇益格。但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兩邦人都拒絕歸屬丹麥。普魯士面臨抉擇。



  俾斯麥從大局出發暫時放棄對奧地利的戰爭態度,轉而採 取同奧地利結盟的政策。奧地利為了能從中獲益,接受了俾斯麥的結盟請求。1864年1月17日下午,雙方訂立同盟。接著,普魯士軍隊同漢諾威、薩克森軍隊 一起進入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在4月18日的居賠爾戰役中,丹麥慘敗。



  1864年5月12日,丹麥同普奧兩國締結停戰協定。此後雙方進行談判,於8月簽訂《加斯泰因協定》:石勒蘇益格劃給普魯士,荷爾斯泰因劃給奧地利。

武力與外交結合擊敗奧地利

  《加斯泰因協定》實際上是俾斯麥設計的迷魂陣,因為奧地利管轄的荷爾斯泰因中間隔著普魯士其他邦,這為普奧矛盾打下楔子,為俾斯麥提供了戰爭藉口。



  《加斯泰因協定》簽訂後,奧皇約瑟夫想用麻煩不斷的荷爾斯泰因換取格拉茨省,被俾斯麥拒絕。於是雙方在領土問題上摩擦不斷,終於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



   俾斯麥準備對奧戰爭,最擔心的是法國。1865年10月4日,法皇拿破侖三世會見俾斯麥。俾斯麥為換取法國中立,歡迎把盧森堡、瑞士法語區、萊茵河左岸 的德國土地等併入法國領土。俾斯麥說:“一個懷有遠大志向的普魯士將把法國人的友誼看作是極端重要的。”拿破侖三世的策略是,等普奧兩敗俱傷後,他好乘機 佔領盧森堡、比利時和萊茵河左岸地區。



  為了迫使奧地利兩面作戰,俾斯麥向義大利提出結成軍事同盟,遭到法國反對。於是,俾斯麥再次面見拿破侖三世,對他說,普奧戰爭對普魯士來說是長期而艱苦的,是消耗戰,請拿破侖三世安心。



  俾斯麥的戰爭政策遭到宮廷和許多民眾的反對,但俾斯麥在禦前會議上堅定地說:“人們常說,命運無常。我拿腦袋作賭注,哪怕我上斷頭臺,也要賭到底。普魯士和德意志都不能保持原狀,兩者都必須走(武力)這條路,別無他途!”



   群眾的反戰情緒終於達到極點。5月7日,俾斯麥從王宮回家途中正行走在菩提樹下街上。突然他聽到身後兩三聲槍聲。他急轉身看到一個青年正向他射擊!俾斯 麥猛撲過去,一手抓住青年的右手腕,一手抓住青年的喉嚨。刺客用左手拿過手槍,向俾斯麥開了兩槍。一槍打在衣服上,一槍擊中肋部。俾斯麥死死掐住青年的喉 嚨不放。這時一個行路人和兩個士兵趕來,抓住刺客,俾斯麥安然脫險。



  俾斯麥堅持走回官邸。夫人約翰娜正陪客人用餐。俾斯麥沒有打攪他們,而是走進書房,給威廉一世寫了一個簡短的報告,然後走進餐廳,吻了夫人的前額,像講故事似地說:“小寶貝,你不要害怕,一個人開槍打我,感謝上帝,我沒有事!”



  重重阻力都無法阻止俾斯麥統一德意志的決心。1866年6月16日,普魯士軍隊正式對奧地利軍隊展開進攻。



   戰爭開始後,俾斯麥神經緊張。他同英國大使在外交部花園裏走來走去。他對英國大使說:“普魯士可能被打敗。如果我們被打敗,我就不回來了。”隨後,俾斯 麥攜帶著毒藥走向戰場。7月3日,雙方軍隊決戰於薩多瓦,奧軍大敗,傷亡被俘共4萬餘人。戰役中,威廉一世和俾斯麥就站在附近的一個小山上觀看。戰役結束 時,一位副官對俾斯麥說:“大人,您現在是一位偉人了……但如果失敗了,您將成為最大的壞蛋!”俾斯麥聽後哈哈大笑。

http://chimee.blogspot.com/2004/07/2.html
2013-11-30 00:44:12 UTC
號外!!號外!!



台灣首家合法博弈網站正式成立



即日起加入本站並儲值成功,即可免費獲得讀卡機乙部!



詳情請洽官方網站 aa777.net
阿宜
2004-12-26 19:42:06 UTC
俾斯麥戰艦歷史紀要

Seeking the Bismarck

譯自 PROCEEDINGS 2001年8月版P.89



原文 Don Walsh



翻譯 戈思敬





俾斯麥戰鬥艦於1940年正式服勤時,她曾是德國海軍的驕傲及當時全球戰力最強大的戰艦。然而她在二次大戰海戰中卻僅存活了八天,是二次大戰歷史中最偉大的海戰之一...





壹、前言

俾斯麥戰鬥(主力)艦於1940年正式服勤時,她曾是德國海軍的驕傲及當時全球戰力最強大的戰艦。該艦排水量達53,000噸,配備有四座(前後各兩座)雙管15英吋主砲及六座(左右各三座)雙管6英吋副砲。雖然該艦噸位超巨,但海試時船速卻接近31節。因此即使敵不過對手,她也跑的夠快。然而,俾斯麥戰艦在海戰中僅存活了八天,並公認是二次大戰歷史中最偉大的海戰之一。



貳、海戰紀要

在波羅的海經過了八週的海試、人員訓練、及建造完工缺改後,俾斯麥戰艦已完成整備並且蓄勢待發。1941 年4月下旬,該艦及重巡洋艦尤堅號(Prinz Eugen)受命赴大西洋執行攔截突擊商船任務。在陸簡斯將軍(Admiral Gunter Lutjens)指揮下,兩艘戰艦於1941年5月21日啟程駛離波羅的海。











--------------------------------------------------------------------------------





為免遭偵測,該兩艦選擇自北北西駛至北極冰山區邊緣的方向以穿越大西洋。然後再轉南經由冰島及格林蘭間的丹麥海峽進入北大西洋。但她們並不知其實已被盟國偵測並鎖定。英國皇家海軍兩艘重巡洋艦諾福克及薩福克號( HMS Norfolk and HMS Suffolk)早已部署在近海峽處守株待兔了。當發現敵艦後旋即向上級報告,此舉幫助了英國皇家海軍新戰鬥艦威爾斯王子號及戰鬥巡洋艦胡德號(HMS Prince of Wales and HMS Hood)於5月24日攔截到這兩艘德國戰艦。



雖然俾斯麥戰鬥艦的戰爭洗禮期極為短暫,但其配備的精準致命火砲僅不過六分鐘就擊沈了巡洋艦胡德號。其中一彈貫穿了胡德號的後彈藥庫,也同時摧毀了英國皇家海軍的榮耀。胡德號艦上共1,416名官兵中僅3 人獲救。戰鬥艦威爾斯王子號當時仍在執行新造海試階段,部分船廠工人尚留駐艦上,該艦在駛離其有效射程範圍內的14分鐘前,對這兩艘德國戰艦發動了一項計畫性攻擊。



俾斯麥戰鬥艦受到兩次重大攻擊,一次是砲火擊中2號鍋爐艙並癱瘓其功能。第二擊則擊中艦艏接近水線處,造成該艦前段數個燃油櫃損壞及泛水,並因而無法再使用。由於戰損導致船速被迫降至28節、燃油供應吃緊、及航跡帶油,指揮官陸簡斯將軍決定將該艦駛至法國進行維修。



皇家海軍戰艦諾福克、薩福克、及威爾斯王子號現正尾隨這兩艘德國戰艦。陸簡斯將軍企圖運用艦船操縱的技巧誘騙皇家海軍戰艦進入其砲火射程內,但命中注定功敗垂成。



5月25日當天,德軍終於打破無線電沉默,致電戰艦尤堅號命其執行最初派遣之任務:攔截突擊商船。俾斯麥戰艦則轉向東方駛往法國。5月26日英國巡邏機再次發現敵艦位置,皇家海軍自此完全明瞭德國戰艦的未來動向。自英國海軍皇家方舟號航艦(HMS Ark Royal)上起飛的15架箭魚式魚雷轟炸機依計畫展開攻擊,結果有兩枚魚雷擊中目標,其中一枚有效地結束了俾斯麥戰艦的最後一絲希望。該枚魚雷在艦艉接近舵葉處爆炸,戰損後造成舵葉朝左舷12度卡死。 只能原地打轉的俾斯麥這下可是死路一條了。



隔天,皇家海軍戰艦羅德尼及喬治國王五世號 (HMS Rodney and HMS King George V)聯手攻擊俾斯麥。不多時既摧毀並癱瘓了俾斯麥的射控系統及其15英吋砲塔。當確定其主砲喪失功能後,盟軍戰鬥艦群及英軍重巡洋艦多塞西爾號(HMS Dorsetshire)逐漸駛近俾斯麥,接著萬砲齊發直至俾斯麥沉沒為止。在不到兩小時的海戰中,俾斯麥翻覆沉沒並衝入三英哩深的海床上。全艦共計2,100名官兵,僅115人獲救。



參、搜尋殘骸

1989年6月,探測家巴拉德博士(Dr.Robert Ballard)定出了俾斯麥戰鬥艦殘骸的位置。他使用船拖式水中照相機,廣泛地為俾斯麥拍照存證。其船身呈直立形並以艉部座落海底,四座主砲塔已消失無蹤,研判應是沉沒時既已脫落,否則該艦還真可說是完整無缺。



2001年6月,在獲得德國政府的准許後,深海探測公司使用俄國研究船凱帝旭號(Keldysh)及兩艘小型人員深海探測艇(Mir manned submersible)重返俾斯麥殘骸處。研究船上配備有三架電視機及兩組媒體編製小組(Print-media team),以及兩位當時獲救自俾斯麥的船員。另外,有16位俄國海洋學家會在殘骸處從事深海研究。小型人員深海探測艇可潛至20,000英吋(6,096公尺)深,兩艘艇可執行8人次每人各兩次的深潛任務,連工作人員計算在內共可攜帶24人以從事研究及拍照。每次均潛至15,800英吋(約4,816公尺)並停留12小時,







--------------------------------------------------------------------------------











圖上 英國戰鬥巡洋艦艦胡德號

圖下 德國主力戰鬥艦俾斯麥號





總計在主骸及殘骸散佈區耗費的研究時間約為50小時。深潛、圖像、及研究結果將在未來的幾個月陸續公佈。



研究船凱帝旭號在抵達及駛離殘骸區時均舉行了莊嚴隆重的紀念儀式。俾斯麥戰鬥艦官兵聯誼組織(The Bismarck Comrades Organization)準備了一面刻著「



生者悼念死者 The Living Remember the Dead。」字樣的紀念牌,由其中一艘深海探測艇置放於俾斯麥戰鬥艦的後甲板區(Quarter-deck)。



肆、結語

這場偉大的海戰僅持續了八天,不但摧毀了兩艘偉大的戰艦,也奪走了近3,500人的性命。曾經獲救的官兵正逐漸凋零,如今在世者僅27人而已。





海軍中校戈思敬科長



海軍官校正期六十九年班畢業



現服務於海軍造船發展中心設計處船機科
呆呆獸
2004-12-26 18:58:43 UTC
俾斯麥為19世紀普魯士王國的首相,因為力行軍國主義,強調以兵取勝,所以被稱為鐵血宰相.

曾參加過a.丹麥戰爭b.普奧戰爭1866年c.普法戰爭1870年,在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國(德國的前身),是近代歐洲一位重要人物


此內容最初發佈在 Y! Answers 上,這是一個於 2021 年關閉的問答網站
Loading...